https://line.me/ti/p/Nx2PuijpHz
top of page

紫砂壺的『目數』怎麼看,和泥料的好壞有關嗎?

到底是不是紫砂的泥料越細就越好呢?

      先說結論,當然不是,太粗太細都不好,相較之下,粗的料至少證明有砂,細的料可能問題更多。

首先我們要對紫砂的泥料粗細有個認識,那就是泥料的目數

         紫砂原本是礦石,在一系列工序後成為泥,而其中有一步便是將礦石研磨過篩。目數越小,網格越大,泥料顆粒就越粗,反之,目數越大,泥料顆粒就越細。

         目數也反映在紫砂燒成後表面的砂質感,目數低的紫砂泥,做出來的紫砂壺,有明顯的顆粒感,砂的質感更為突出,目數高的紫砂泥,泥料就較為細膩,表面就顯得十分光潔。砂礫太粗或太細,都會影響手工壺的製作,注意,這裡強調的是影響手工壺的製作,這就是為什麼手工壺的目數會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。

泥料越細越好其實是對紫砂認識的誤區。
       
紫砂之名,其「砂」字便表現了其特點,泥料太細表面光潔透出塑膠光,那肯定是不好看的,砂本就是古拙雅趣不同於瓷器的質感。同樣,泥料太粗,表面都是大顆大顆的紫砂顆粒,也影響美感,同時泡茶的時候還有可能滲水,因為顆粒太大,壺身表面的'氣孔'就大,影響實用性。目數大小不代表泥料好壞,同一塊泥料,可以用不同目數篩選,變成細膩程度不同的料子。總的來說,泥料好壞與目數無關,一般手工壺在40-60目的較多,此外只看個人愛好,喜歡表面顆粒感重的,就選目數低的料,喜歡細膩光潔的,就選細料。紫砂的'砂'是保留項目,可以的話,選有'砂'的,好料的可能性更大,要是一點砂都不見了,非常細的那種料,有可能酸洗過,完全去掉了顆粒,有可能是灌漿壺,反而問題更多。

微信图片_20240804211733.jpg
微信图片_20240804211735.jpg
bottom of page